民力
基本解釋
◎ 民力 mínlì
[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people] 民眾的人力、物力、財力
英文翻譯
1.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people
詳細解釋
(1).民眾的人力、物力、財力。《左傳·昭公十三年》:“令尹 子期 請伐 吳 ,王弗許,曰:‘吾未撫民人,未事鬼神,未脩守備,未定國家,而用民力,敗不可悔。’”《漢書·五行志上》:“今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并興。”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歲借民力,條之於版。” 宋 陸游 《行在春晚有懷故隱》詩:“舊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蕭疏民力殫。” 鄒韜奮 《經歷·立場和主張》:“軍力必須和民力配合起來,才有動員全國力量一致對外的可能。”
(2).人的體力。《禮記·月令》:“﹝季秋之月﹞乃命有司曰:‘寒氣總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成語(Idiom):民力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民眾的力量,也可指國家的實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力是由“民”和“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民眾的力量。在這個成語中,“民”代表著廣大的人民群眾,“力”代表著力量或實力。它強調了民眾的力量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社會語境中,可以用來形容民眾的力量對于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結一致的群體,共同努力去完成一項任務或解決一個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二十年》中有記載,齊國的公子重耳被楚國追殺,他逃亡到晉國尋求庇護。晉國國君晉文公接納了他,并組織了一支軍隊,準備幫助他恢復齊國的領地。當時,晉文公感嘆道:“民力既倦,猶能為此。”意思是即使是疲憊不堪的民眾,也能夠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被人們所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民力的凝聚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
2. 只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國家才能有強大的民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民力”看作是“民眾的力量”,通過將兩個字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民力”相關的成語,如“民生可保”,“民心可用”等。同時,也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知識,以加深對成語背后文化內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足球隊是靠著大家的努力和團結,才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真是民力十足!
2. 初中生:只有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我們城市的環境才能得到改善,這就是民力的力量。
3. 高中生: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民力是國家繁榮的重要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