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宇
基本解釋
舊時指官府處所。《宋史·理宗紀一》:“﹝ 寶慶 二年﹞秋七月戊辰,雷電雨,晝晦,大風。 遂安 、 休寧 兩縣界山裂,洪水壞公宇、民居、田疇。”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治事有公宇,退食有公廨。”
成語(Idiom):公宇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共的建筑物或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宇是指公共的建筑物或場所,通常用來形容寬敞、宏偉的建筑物。公宇一詞也可以引申為廣闊的天地或國家的疆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宇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大型建筑物,如宮殿、寺廟、圖書館、大學等。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廣闊的領域,比如文化公宇、科技公宇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宇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白居易用“公府宴”形容宮廷的盛宴,意味著宮廷的宏偉和莊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宇的結構是由“公”和“宇”兩個字組成,其中“公”表示公共、寬敞,而“宇”則表示建筑物、場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圖書館真是一座公宇,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圖書和文獻。
2. 這座大學校園真是一個教育的公宇,培養了無數的優秀人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宇”與大型建筑物或廣闊的領域聯系在一起,形成圖像記憶。比如,想象一個巨大的宮殿或圖書館,代表著公宇的寬敞和莊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建筑、場所相關的成語,如“宏圖大策”、“廟堂之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真是一個公宇,里面有很多好看的書。
2. 初中生:這個大劇院是一個文化的公宇,每天都有很多人來觀看演出。
3. 高中生:這座博物館是一個藝術的公宇,展示了很多珍貴的藝術品。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在科技公宇中做出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