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
基本解釋
竹之一種。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徑一至四厘米,質堅。我國 華東 和 華南 地區均有栽培。可供觀賞,古人多用以制作手杖。 晉 戴凱之 《續竹譜》:“方竹生 嶺 外,大者如巾筒,小者如界方。” 宋 張淏 《云谷雜記·竹之異品》:“ 武陵 桃源山 有方竹,四面平整如削,堅勁可以為杖。”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紫峯 與客觀方竹。客戲曰:‘世有方竹無方人。’”
成語(Idiom):方竹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直立而高聳的竹子,比喻人的品行高尚,不屈不撓,堅定不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竹是由“方”和“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直立,竹指高聳的竹子。方竹比喻人的品行高尚,堅定不移,不屈不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竹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質高尚,堅定不移的精神。可以用來形容有志向的人,對事業或理想始終堅持不懈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方竹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方竹作為一個成語,其意義和象征意義是由人們對竹子的觀察和總結而來的。竹子是中國文化中常見的象征,被賦予了高尚、堅強、不屈不撓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竹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堅定如方竹。
2. 她在困難面前始終保持著方竹般的堅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成語方竹。可以想象一個高大挺拔的竹子,代表著人的品行高尚和堅定不移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竹子相關的成語,比如“竹報平安”、“竹馬之交”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像方竹一樣,堅定不移地追求我的夢想。
2. 初中生:他的品行高尚,像方竹一樣,從不向困難低頭。
3. 高中生: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像方竹一樣,堅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4. 大學生:方竹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體現出來,我們應該保持對知識的追求和品行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