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睹
成語(Idiom):望睹
發音(Pronunciation):wàng d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親眼看到或親身經歷某種事物或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望睹是由“望”和“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望”表示目光遠大,具有遠見;“睹”表示親眼看到、目擊。合在一起,“望睹”意指親眼看到或親身經歷某種事物或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望睹常用于形容親眼目睹一些特殊的事物或經歷一些難忘的情景。可以用來描述自然景觀、人物事跡、歷史事件等。在日常對話、寫作和演講中,使用望睹可以使表達更具生動和形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南海之帝為北海之帝招,北海之帝不應。三年,天下大饑。南海之帝乃派遣大鯨為北海之帝致敬,北海之帝方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南海之帝以望睹北海之帝的態度為鯨魚派遣使者,最終才解決了天下的大饑荒。這個故事中的“望睹”引申為親眼目睹,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望睹的結構是“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終于望睹了長城的壯麗景色。
2. 這部電影讓我望睹了人類的偉大。
3. 他的演講讓我望睹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望”與“睹”兩個字分別與“目光遠大”和“親眼看到”的意思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之巔,用遠大的目光望著遠方,然后親眼看到了一片美麗的風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知識,可以學習其他常用成語的起源和用法,以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7-12歲):我望睹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中學生(13-18歲):在歷史博物館,我望睹了古代文物的珍貴展品。
大學生(19-22歲):參加志愿者活動讓我望睹了社會的不公平現象,也讓我更加珍惜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