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佚
成語(Idiom):自佚
發音(Pronunciation):zì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我放縱,沉溺于享樂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佚是由“自”和“佚”兩個字組成,其中,“自”表示自己,指人的自身;“佚”表示放縱,指人沉溺于享樂而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因此,自佚指人沉迷于享樂,不顧責任和使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自佚一詞常用于批評那些沉溺于享樂、不思進取、忘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工作、學習或其他重要事情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自佚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大禹謨》中。這篇文章記載了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偉大君主,他花了九年時間治理了洪水,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故事中,大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家庭和個人享樂,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救災工作中,展現了他的責任和使命感。因此,自佚一詞也就成為了形容人們應該追求的精神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沉迷于游戲,完全自佚,忘記了學習的重要性。
2. 領導批評他自佚,不思進取,不顧團隊的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自佚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沉迷于自己的歡樂世界,完全忘記了外面的責任和使命,形成自佚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責任和使命相關的成語,如“有志者事竟成”、“忠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整天玩電腦游戲,完全自佚,連作業都沒做。
2. 初中生:我覺得我們班有些同學太自佚了,不重視學習。
3. 高中生:高考快到了,我們不能自佚,要努力備考。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很美好,但我們不能自佚,要充分利用時間學習和鍛煉。
5. 成年人:工作雖然辛苦,但我們不能自佚,要勇于擔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