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典
基本解釋
(1).公平的律令。《后漢書·陳忠傳》:“臣 忠 心常獨不安,是故臨事戰(zhàn)懼,不敢穴見有所興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謬平典。”《隋書·刑法志序》:“歲布平典,年垂簡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臣守平典,庶無寃濫,雖死不恨也。”
(2).平板質實。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 孫綽 、 許詢 、 桓 、 庾 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 建安 風力盡矣。”
(3).和平典雅。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文》:“其文皆宗 康 李 ,然能更造平典,雖曰大輅始於椎輪,層冰由於積水,亦由其稟氣和粹,正得其平耳。” 章炳麟 《論式》:“ 簡文 變古,志在桑中, 徐 庾 承其流化,平典之風,於茲沫矣。”
成語(Idiom):平典
發(fā)音(Pronunciation):píng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典指的是平和安定的時代,也可指社會治安良好、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狀態(tài)。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典是由“平”和“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平指平穩(wěn)、安定,典指典章、法度。平典指的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法紀嚴明的時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典一詞常用于描述社會安定、法治有序的時代,也可以用來形容家庭和睦、生活平靜的狀態(tài)。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典一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形容劉備統(tǒng)治下的蜀漢時期。劉備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政策,社會治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由于劉備注重法律的制定和執(zhí)行,因此蜀漢時期被稱為“平典之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典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正在努力實現社會的平典。
2. 在他的領導下,我們過上了平典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典與平和安定的時代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社會和諧、法治有序的場景,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以及歷史上的平典時期,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治理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氛圍非常平典,同學們友好相處,沒有爭吵和打架的情況。
2. 初中生: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實現真正的平典,讓每個人都能過上安定和諧的生活。
3. 高中生:作為未來的公民,我們應該為實現社會的平典而努力,為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