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
基本解釋
(1).指五斗米道。 清 龔自珍 《非五行傳》:“ 王莽 不聞 張角 、 張魯 、五斗米、三里霧。”
(2).《晉書·隱逸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詩:“初辭五斗米,唯奉一囊錢。”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詩:“顧惜五斗米,無辜自拘囚。”亦省作“ 五斗 ”。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學徒窺于數仞。”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谿之勝》詩:“辭官歸養母,恥折五斗腰。”
成語(Idiom):五斗米(wǔ dǒu mǐ)
發音(Pronunciation):wǔ dǒu m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斗米指的是古代佛教中僧人所食用的主要食物,引申為只吃簡單的食物,過簡樸的生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斗米的含義是指以簡樸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不追求物質享受。這個成語源自佛教文化,佛教強調修行者要舍棄物質欲望,過簡樸的生活,以追求心靈的自由和解脫。因此,五斗米成語形容一個人過簡樸的生活,不追求物質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斗米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過簡單、樸素的生活,不追求物質享受的狀態。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高尚品質和修養,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過于拜金或追求虛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斗米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代。據說,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曾經問一位名叫僧伽梵的高僧:“你們佛教的僧人是如何生活的?”僧伽梵回答說:“我們只吃五斗米,穿一褐衣,住一草廬。”劉義隆聽后非常佩服,認為佛教的修行者能夠過如此簡樸的生活,對人心境的修養有著深遠的影響。于是,五斗米成為了形容簡樸生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斗米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如下:
- 五(wǔ):數字“五”,表示數量。
- 斗(dǒu):古代容量單位,“斗”是一種用來盛放糧食等物品的容器。
- 米(mǐ):指大米,也可以表示食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過著五斗米的生活,從不追求奢華。
2. 她雖然有錢,但她喜歡過五斗米的生活。
3. 這位藝術家過著五斗米的生活,專注于創作而不追求名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五斗米這個成語:
- 將“五斗米”分解為三個部分,分別記憶每個字的意思。
- 想象一個人只吃五斗米,過著簡樸的生活,將這個形象與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佛教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的基本教義、修行方法等內容。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簡樸生活相關的成語,如“衣食住行”、“苦行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希望將來過五斗米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快樂。
2. 初中生(13-15歲):我不想過太奢華的生活,只希望能夠過五斗米的日子。
3. 高中生(16-18歲):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能夠過五斗米的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