鶉衣鷇食(chún yī kòu shí)
發音:chún yī kòu shí
基本含義:指生活簡樸,衣食無憂。
詳細解釋:鶉衣鷇食是一個由“鶉衣”和“鷇食”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鶉衣”指的是普通的鳥類羽毛做成的衣服,象征著貧窮和簡樸;“鷇食”指的是鷇(音kòu)的肉,鷇是一種野味,很難得到。因此,鶉衣鷇食形容生活簡樸而衣食無憂。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們生活簡單而滿足,不追求奢華和物質享受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過著清貧但快樂的生活。
故事起源:相傳,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位名叫鄒忌的貧窮學者,他常常穿著普通的鳥類羽毛做的衣服,吃著野味。有一次,鄒忌去拜訪齊國的君主,君主賞識他的才華,要給他提供豐盛的衣食。但鄒忌卻拒絕了,說自己過著鶉衣鷇食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形容過著簡樸而滿足的生活的成語。
成語結構:主語+鶉衣鷇食
例句:
1. 他雖然生活鶉衣鷇食,但卻過得非常快樂。
2. 即使是鶉衣鷇食,只要有愛,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普通的鳥類羽毛做的衣服,吃著野味,但他的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表示他對這樣的生活非常滿足。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簡樸生活相關的成語,如“衣食無憂”、“樸素無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家雖然不富裕,但是我過得鶉衣鷇食,很快樂。
初中生:有些人追求奢華的生活,而我更喜歡過著鶉衣鷇食的日子。
高中生:對于我來說,過著鶉衣鷇食的生活比追求物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