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安
成語(Idiom):偷安
發(fā)音(Pronunciation):tōu 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偷安指人們對現(xiàn)狀心滿意足,不思進取,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和追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偷安多用于貶義,形容人們對自己的現(xiàn)狀不滿足,不愿意努力奮斗,缺乏進取心和上進心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劉敬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劉敬是漢朝的一位官員,他在官職上沒有得到提升,但卻對現(xiàn)狀滿足,不思進取。后來,漢武帝下令將他貶為庶人,劉敬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悔莫及。這個故事成為了“偷安”的典故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偷安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jīng)偷安于現(xiàn)狀,不再努力進取。
2. 不要偷安懶散,應該虛心向前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偷安”相對的成語“積極向上”進行對比記憶。偷安形容消極 passivity,而積極向上則表示積極主動 actively。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進取心、上進心相關的成語,如勤勉致富、鍥而不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偷安,要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好的初中。
2. 初中生:我不能偷安于現(xiàn)狀,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3. 高中生:畢業(yè)后不要偷安,要積極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4. 大學生:大學是提升自己的機會,不能偷安于舒適的生活。
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偷安,要不斷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