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懣
基本解釋
氣悶。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馮勰》:“ 汪 曰:‘然。誠如兄言,時亦受此氣懣久矣。’”
成語(Idiom):氣懣
發音(Pronunciation):qì n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非常生氣、憤怒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懣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非常生氣、憤怒的樣子。當一個人被激怒或受到委屈時,他的臉上會出現怒氣,眉頭緊鎖,眼神憤怒,甚至可能會發出怒吼聲。這種狀態被形容為氣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懣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受到委屈或遭遇挫折時表現出的憤怒和不滿情緒。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情緒,也可以用來形容整個群體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氣懣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卷十六·孟子荀卿列傳》。當時,孟子與荀卿爭論人性善惡的問題,荀卿認為人性本惡,而孟子則認為人性本善。在爭論過程中,孟子憤怒地說:“你的話讓我非常憤怒,我真的很生氣!”于是,后人將孟子的憤怒表情形容為氣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氣懣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氣”和“懣”。其中,“氣”表示生氣、憤怒的意思,“懣”表示憤怒的樣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氣懣地丟下了手中的東西。
2. 她被老板無理地批評了一頓,氣懣地離開了辦公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氣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激怒后,他的臉上出現怒氣,眉頭緊鎖,眼神憤怒,整個人顯得非常生氣、憤怒的樣子,就像是被氣懣住了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的成語,例如“怒發沖冠”、“憤怒至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老師不公平對待我時,我會感到很氣懣。
2. 初中生:我的好朋友被別人說壞話,她當時非常氣懣。
3. 高中生:考試時發現題目都不會做,我感到非常氣懣。
4. 大學生:被人背叛的感覺讓我感到很氣懣。
5. 成年人:當我看到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時,我會感到非常氣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