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黻
基本解釋
赤色的蔽膝。古時諸侯之服。《文選·范曄<樂游應詔>詩》:“探已謝丹黻,感事懷長林。” 李善 注:“《毛詩》曰:‘赤茀在股。’ 毛萇 曰:‘諸侯赤茀。’ 鄭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黼與茀古字通。” 南朝 梁 裴子野 《上朝值雪》詩:“集霰渝丹黻,流云飄繡柱。”
成語(Idiom):丹黻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顏色鮮艷、華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黻是由“丹”和“黻”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丹”指的是紅色,代表鮮艷的顏色;而“黻”指的是古代帝王所穿戴的華麗衣裳,也代表華麗的裝飾。因此,丹黻這個成語形容顏色鮮艷、華麗,充滿了美麗和奢華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黻常用于形容藝術作品、建筑物、服飾等具有鮮艷、華麗、美麗的特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容貌或氣質出眾,令人贊嘆不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丹黻最早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丹黻之服,累千金。”這句話形容了當時孟子的衣著非常華麗,價值連城。后來,丹黻逐漸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非常鮮艷華麗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身上穿著丹黻的禮服,顯得格外出眾。
2. 這幅畫色彩豐富、丹黻奪目,給人一種美麗的享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身穿鮮紅色的華麗衣裳,整個人像是被丹色的光芒所籠罩,給人一種華麗、美麗的感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丹黻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紅繩系足”、“紅裝素裹”、“紅紅火火”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穿著一件丹黻的舞裙,在舞臺上跳得非常美。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夜景真是丹黻奪目,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3. 高中生:他的演講詞句華麗辭藻,丹黻的語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