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言
基本解釋
(1).謂言語與漢語不同。《淮南子·齊俗訓》:“ 胡貉 、 匈奴 之國,縱體拖髮,箕倨反言而國不亡者,未必無禮也。”
(2).違反常體的文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正文明白,而常務反言者,適俗故也。”
(3).指反問語氣的語句。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反言省乎字例》:“讀者毋以反言為正言,致與古人旨意剌謬也。”
成語(Idiom):反言(fǎn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相反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言是指用相反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或態度。通常是通過使用反義詞、否定詞或相反的說法來達到表達不同尋常或諷刺的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言常見于文學作品、演講、辯論或日常對話中。它可以用來表達諷刺、幽默、嘲笑或批評的意味,常常用于引起注意或強調某種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鄒忌的人與一個叫孫臏的軍事家相遇。鄒忌問孫臏:“智者不必言,愚者自為說;是以明君賢將,不言而善者也,愚民暗將,自以為善者也,夫子以為然乎?”孫臏回答:“不然。明君賢將,不言而民自善者,是賢者之功也;暗將愚民,自以為善者,是愚者之過也。”這個故事中的對話即是一例反言的運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言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他很忙,實際上他什么都沒做,真是個反言高手。
2. 這個作家經常用反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引發了很多討論。
3. 雖然他口頭上說他不在乎,但他的眼神卻是個明顯的反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反言”詞語與“相反的言辭”相聯想,通過對比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反其道而行之”、“反客為主”等,來擴展對反言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說我們的作業很簡單,可實際上它是超級難的,真是個反言啊!
2. 中學生(13-18歲):他說他不在乎考試成績,但他每天都在認真復習,這是個明顯的反言。
3. 大學生(19-22歲):這位教授在課堂上說他講的內容很簡單,實際上我們都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這是個反言的例子。
4.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在工作面試中說他對這個職位不感興趣,但他的表情卻透露出他很想得到這個工作,這是個明顯的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