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書
基本解釋
(1).家信。 唐 王灣 《次北固山下》詩:“鄉書何處達,歸雁 洛陽 邊。” 元 揭傒斯 《吳子高悼亡歸岳陽》詩:“客心閑轉切,鄉書近卻稀。” 清 孫道乾 《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哭舍妹》:“鄉書甫啟讀未終,涕泗狼藉縑素中。”
(2). 周 制,鄉學三年大比,鄉老與鄉大夫薦鄉中賢能之書于王,謂之“鄉書”或“鄉老書”。見《周禮·地官·鄉大夫》。后世科舉因以“鄉書”代指鄉試中式。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翁中丞》:“ 孟燁 補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 嘗首 臨安 鄉書。”《宋史·張孝祥傳》:“年十六,領鄉書,再舉冠里選。”
成語(Idiom):鄉書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鄉間的書籍,比喻知識淺薄或學問有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鄉書”源自古代中國農村,鄉間的書籍往往比不上城市里的書籍豐富和深入。因此,“鄉書”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知識淺薄或學問有限,意思是相對于城里的人來說,他的學問只局限于鄉村的書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鄉書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問有限,可以用在諷刺、批評或自我嘲諷的語境中。比如,當某個人談論某個領域的知識時,如果其他人覺得他的知識水平有限,可以使用“鄉書”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鄉書”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的《世說新語》中。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陳留的人,他在鄉村讀書時非常勤奮,但由于鄉書有限,他的學問始終無法與城里的人相比。因此,人們開始用“鄉書”來形容他的學問有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鄉書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鄉”和“書”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水平就像鄉書一樣,無法與大城市里的人相比。
2. 我讀了那么多書,可是還是像鄉書一樣,無法與專業人士對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鄉村和城市的對比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鄉村的書籍有限,與城市的書籍相比,就好像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有限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農村生活和城市文化的差異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讀了很多書,可是還是覺得自己像鄉書一樣,知識不夠豐富。
2. 初中生:他的學問有限,就像鄉書一樣,無法與其他同學相比。
3. 高中生:盡管他在鄉村讀了很多書,但他的學問還是像鄉書一樣,無法與城市的知識相媲美。
4. 大學生:我在大學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但我仍然覺得自己的學問像鄉書一樣有限。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成語“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