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
成語(Idiom):使團
發音(Pronunciation):shǐ t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由政府派遣出國的使節團隊,用以代表國家進行外交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使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外交機構,由政府派遣出國的使節組成。使團通常由高級官員、外交使節和隨行人員組成,負責代表國家進行外交活動,包括簽訂條約、傳遞國家意愿、交流文化等。使團是國家外交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國與國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使團一詞常用于描述國家派遣的外交團隊,特別是在國際會議、簽署條約、訪問他國等外交活動中。也可用于形容一支由政府派遣的代表團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使團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外交制度。自古以來,中國政府就派遣使節出使各國,以交流友好、傳遞國家意愿。使團這一概念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代表著國家的尊嚴和權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使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中國政府派遣了一支使團參加了聯合國大會。
2. 這個國家的使團正在與我國政府進行友好交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使團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支由政府派遣的團隊,代表國家出使他國的場景。也可以將“使”字與“使命”聯系起來,使團就是派遣出執行特定任務的團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外交制度和使團的歷史知識,了解不同國家的外交方式和外交禮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成為一名外交官,將來也可以參加使團出使他國。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支使團,前往其他城市進行友好交流。
3. 高中生:中國政府派遣的使團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外交使節,代表國家出使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