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懕
成語(Idiom):諍懕(zhèng yān)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y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直言不諱,堅持真理,不怕得罪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諍懕是由“諍”和“懕”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諍”意為直言不諱,堅持真理;“懕”意為不怕得罪人。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說話坦率直截了當,勇于捍衛真理,不怕得罪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諍懕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坦誠,不怕得罪他人。在工作場合,有時需要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這時可以使用諍懕來形容自己的態度。此外,在評價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時,也可以使用諍懕來形容他的直率和勇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有一個叫齊桓公的君主,他非常重視直言諫諍,經常邀請賢士來給他出謀劃策。有一次,齊桓公問一個名叫管仲的賢士:“你對我有什么建議?”管仲毫不猶豫地回答:“陛下,您的寵臣蔡仲有罪,應該誅殺。”齊桓公聽后非常欣賞管仲的直率和勇氣,于是說:“管仲真是一個諍懕之士!”從此以后,“諍懕”成為了一個形容誠實、坦率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諍懕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諍懕之士,總是敢于說出真相。
2. 在公司的會議上,他毫不猶豫地諍懕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諍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勇敢地對著大家說出真相,不怕得罪他人,這樣就能夠記住諍懕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其他與直言不諱、勇于表達相關的成語,如“直言不諱”、“敢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問:“你們有什么建議?”小明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做一些實驗。”老師贊揚道:“小明是一個諍懕之士!”
2. 初中生:班主任問:“你們對學校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小紅諍懕地說:“我覺得我們學校的體育設施不夠好,希望能夠改善。”班主任很欣賞她的直率和勇氣。
3. 高中生:學生代表在學校大會上諍懕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諍懕”這個成語。如果有任何問題,請隨時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