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詔
基本解釋
猶對策。《新唐書·員半千傳》:“客 晉州 ,州舉童子, 房玄齡 異之,對詔高第,已能講《易》、《老子》。”
成語(Idiom):對詔(duì zhào)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皇帝的詔令進行回應和執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詔意為對皇帝的詔令進行回應和執行。在古代中國,皇帝發布詔令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行政命令,對詔則是指對皇帝的詔令進行積極回應和執行,表達對皇帝的尊重和服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詔多用于形容官員對上級的命令忠實執行,或者對重要指示積極響應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個人對上級領導的命令或指示的積極配合和執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中,其中記載了漢朝末年,當時的大將軍何進因為對皇帝劉協的詔令進行了回應和執行,被皇帝贊賞。這個故事表達了對上級命令的忠誠和服從,成為了對詔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對詔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對”為動詞,表示回應和執行,“詔”為名詞,表示皇帝的詔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好公務員,我們應該時刻對詔,忠實執行上級的命令。
2. 領導下達的指示,我們要積極對詔,迅速采取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對詔”聯想為一個官員在接到皇帝的詔令后,立即行動并回應的形象。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對詔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中國的行政制度和官員的職責,以及皇帝發布詔令的方式和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要對詔,按時完成。
2. 初中生:班主任發出的通知,我們要對詔,積極參加班級活動。
3. 高中生:學校要求參加志愿者活動,我們要對詔,為社區服務。
4. 大學生:學院領導提出的建議,我們要對詔,積極改進學習環境。
5. 成年人:上級領導安排的任務,我們要對詔,盡力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