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晳
基本解釋
亦作“ 公析 ”。復姓。 孔子 弟子有 公晳哀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公晳(gōng xīn)
發音(gōng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廉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晳是由“公”和“晳”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正、公平,指的是公務員等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而“晳”表示明亮、清潔,意味著不受污染、不受貪贓枉法之事物。公晳的含義是指公正廉潔,要求公務員等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必須堅守職業操守,不受貪污腐敗的誘惑,做到廉潔奉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晳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公務員等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廉潔奉公,不受貪污腐敗的影響,以及要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的場景。可以用于表揚那些廉潔奉公的公務員,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貪污腐敗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晳這個成語起源于《晉書·劉琨傳》:“晳,清明也。公晳,公之明也。”這句話原意是指劉琨的清明正直,后來演變成了用來形容公正廉潔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晳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公晳的公務員,一直以來都以廉潔奉公為宗旨。
2. 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應該保持公晳的形象,不受任何貪污腐敗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字與“公務員”聯系起來,意味著公務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而“晳”字則可以與“明亮、清潔”等概念聯系起來,表示廉潔奉公,不受污染。可以通過聯想這些概念來記憶公晳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公晳這個成語,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準則,了解公務員的職責和義務。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廉政教育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廉潔意識和公正思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公晳的人,不要欺負同學。
中學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要做到公晳廉潔,為同學們服務。
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精英,我們應當保持公晳的形象,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