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鹿
基本解釋
《漢書·蒯通傳》:“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權。 宋 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塵闇人亡鹿,溟飜帝斬鼇。”
成語(Idiom):亡鹿 (wáng lù)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喪失、失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鹿是由“亡”和“鹿”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亡”指喪失、失去,“鹿”指鹿的意思。亡鹿比喻人或事物的喪失、失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鹿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喪失、失去情況。常用于表達遺憾、悲傷、失望等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亡鹿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顯學》。相傳,戰國時期,韓國有一位名叫魏斯的人,他是個善于觀察的獵人。一天,他發現一只鹿在草地上追逐玩耍。魏斯看到這只鹿跑得飛快,非常高興,便想要射殺它。然而,他并沒有射中鹿,而是射中了鹿后面的一棵樹。這時,鹿受到驚嚇,向遠處逃跑。魏斯追趕鹿的過程中,他的箭被一只狗咬斷了。最終,魏斯沒有射中鹿,也失去了狗。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有時候貪心和不謹慎會導致失去更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過度工作而亡鹿了健康。
2. 這個國家由于內戰而亡鹿了和平。
3. 他的投資失敗了,亡鹿了一大筆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亡鹿”聯想為一只鹿從眼前飛快地逃跑,表示失去的意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亡”和“鹿”的成語,如“亡羊補牢”、“鹿死誰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小明的玩具被小狗咬壞了,他很傷心,感覺亡鹿了。
2. 小學生(7-12歲):小紅因為病請假錯過了班級游泳比賽,感到亡鹿了勝利的機會。
3. 中學生(13-18歲):小李因為考試沒考好,亡鹿了獎學金的機會。
4. 大學生(19-22歲):小張的手機被偷了,亡鹿了聯系家人的工具。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公司的合作項目失敗了,亡鹿了一筆巨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