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逝
基本解釋
短命早死。《三國志·魏志·高柔傳》:“陛下聰達,窮理盡性,而頃皇子連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應。” 宋 蘇軾 《與范子功書》之一:“知得 雍信 幼孫夭逝,聞之怛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其婢 玉臺 侍余二年餘,年甫十八,亦相繼夭逝。” 蕭三 《憶陶妹》詩:“她聰明好學工文字,不幸十四即夭逝。”
成語(Idiom):夭逝(yāo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生命短暫,早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夭逝是由“夭”和“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夭指早死,逝指離去。夭逝形容人生短暫,早逝的悲哀。它用來形容年輕人離世或壽命短暫,強調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夭逝常用于表達對早逝者的哀悼和緬懷之情。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年紀輕輕就離世,或者形容某事物的短暫存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夭逝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中,其原文為“夭夭予其鄰,其為言邁邁。”其中“夭夭”形容小鳥的鳴叫聲,表示其生命短暫。后來,夭逝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生短暫的悲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夭逝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輕輕就夭逝了,真是令人惋惜。
2. 這朵花的美麗只是一瞬間的,轉眼間就夭逝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夭逝理解為“早死離去”,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生命和短暫相關的成語,如“人間如夢”、“瞬息萬變”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的小狗夭逝了,他非常難過。
2. 初中生:這位年輕的作家在剛開始走向成功的時候就夭逝了。
3. 高中生:這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在30歲時夭逝,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
4. 大學生:這個社會變化太快,許多傳統文化正在夭逝。
5. 成年人:我們應該珍惜生命,不要讓時間夭逝在無意義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