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
成語(Idiom):忠烈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忠誠而有所犧牲的精神,形容人以忠貞的精神對待國家、家庭或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忠烈是由“忠”和“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忠指忠誠、忠心,烈指堅貞、勇敢。忠烈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對國家、家庭或事業具有忠誠的精神,并且愿意為之奮斗、犧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忠烈一詞常用于講述英雄事跡、贊美忠誠精神的文章或演講中。在教育領域,也可以用來教育學生要有忠誠的品質,并且要為自己所信仰的事物付出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忠烈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形容周公對周文王忠誠無私的精神。后來,這個詞逐漸成為形容忠誠精神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忠烈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意義相關的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毫不猶豫地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展現了忠烈的精神。
2. 這位將軍在戰場上英勇奮戰,以忠烈的精神激勵著士兵們。
3. 她對家庭無私奉獻,展現了一位母親的忠烈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忠烈”這個詞與忠誠和犧牲這兩個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忠烈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忠烈祠、岳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要做一個忠烈的小朋友,聽話、勤奮學習。
2. 小學生:我要學習雷鋒,為社區做貢獻,展現忠烈精神。
3.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忠烈將領岳飛的故事,深受感動。
4.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要保持忠烈的品質,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