鏓衡
成語(Idiom):鏓衡 (cōng 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cōng 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穩定、平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鏓衡原指古代用來稱量輕重的器具,后來引申為比喻事物平衡穩定,沒有偏向或傾斜的狀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事物在各個方面都保持平衡,沒有失去平衡的傾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穩重,不偏不倚;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社會的運作平衡穩定,沒有偏向或傾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鏓衡的人,他非常善于處理各種事物,使其保持平衡穩定。后來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事物的平衡穩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總是鏓衡,不偏不倚。
2. 這個組織的運作非常鏓衡,沒有偏向或傾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鏓衡”拆分成“鏓”和“衡”兩個部分進行記憶。可以將“鏓”理解為一個平衡的天平,而“衡”則表示平衡穩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平衡相關的成語,如“平衡木”、“天衡地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中的表現很鏓衡,不偏不倚。
2. 初中生:這個社團的活動安排得很鏓衡,沒有偏向或傾斜。
3. 高中生: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很鏓衡,總能夠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
4. 大學生:這個研究項目的設計非常鏓衡,每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考慮和平衡。
5. 成人:在職場中,我們需要保持鏓衡的心態,不偏不倚地處理各種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