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狀
基本解釋
(1).一種形狀。《列子·黃帝》:“ 夏桀 、 殷紂 、 魯桓 、 楚穆 ,狀貌七竅,皆同於人,而有禽獸之心。而眾人守一狀以求至智,未可幾也。” 漢 王充 《論衡·治期》:“食有常數(shù),不在政治,百變千災,皆同一狀。” 唐 劉長卿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詩:“白波走雷電,黑霧藏魚龍。變化非一狀,晴明分眾容。”
(2).下對上的一件呈文。《朱子語類》卷一三二:“ 呂權 中書舍人,自丁巳三月二十五日上一狀論分別邪正。”
(3).指一件訴狀。《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這等上門凌辱人家,你莫説是 武城 的馬快,就是 武城縣 大爺,我也告你一狀!”
成語(Idiom):一狀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zh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相似或相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狀是由“一”和“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一”表示相同、一樣,“狀”表示狀態(tài)、形狀。一狀指的是事物的狀態(tài)或形狀非常相似或相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狀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間的相似或相同的狀態(tài)。可以用來描述人、物、景象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狀的具體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都比較簡單明了,所以并不需要特別的故事來解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一”作為形容詞修飾“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幅畫的風格一狀,很難分辨出哪個是誰畫的。
2. 這兩個人長得一狀,簡直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3. 這兩個地方的風景一狀,都非常美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狀”與“一樣”聯(lián)系起來記憶,因為一狀的意思就是形容事物相似或相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模一樣”、“一丘之貉”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這兩只小狗的顏色一狀,都是黑白相間的。
2. 小學生:這兩本書的故事情節(jié)一狀,都是關于冒險的。
3. 初中生:這兩個城市的天氣一狀,都非常炎熱。
4. 高中生:這兩個人的性格一狀,都非常開朗活潑。
5. 大學生:這兩個公司的經(jīng)營策略一狀,都是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