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衣
基本解釋
古俗,端午日采艾葉合綿制衣,謂服之能祛毒。《遼史·禮志六》:“五月重五日午時,採艾葉和綿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 宋 葉隆禮 《契丹國志·歲時雜記》:“五月五日午時,采艾葉與綿相和絮衣,七事國主著之,蕃 漢 臣僚各賜艾衣三事。”
成語(Idiom):艾衣
發音(Pronunciation):ài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艾草制成的衣服,比喻穿得簡陋樸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艾衣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農村生活。艾草是一種具有驅寒、驅濕等功效的草藥,古人常將艾草制成衣物,以保暖。由于艾草制成的衣服質樸樸素,沒有華麗的裝飾,因此“艾衣”成為了形容穿著樸素的比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穿著樸素,不講究外表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生活簡樸、不奢華的生活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賢士叫做屈原。屈原為了挽救楚國,勸說君王不要與秦國結盟。然而,君王不聽,反而懷疑屈原與秦國通敵,于是將屈原流放到了遠離都城的地方。屈原在流放期間,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衣食無著,只能用艾草制成的衣服御寒。這個故事中的屈原便是以艾衣形容樸素的穿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艾衣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名詞“艾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一身艾衣,生活簡樸而樸素。
2. 雖然他家境優渥,但他一直保持著艾衣的生活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艾草的形象和質樸的特點,將艾衣與樸素的穿著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樸素”、“簡樸”等,深入了解樸素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穿著一身艾衣,特別樸素。
2. 初中生:我喜歡穿著樸素的衣服,不喜歡花哨的裝扮,就像艾衣一樣。
3. 高中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能夠保持艾衣的生活態度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