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鄙
成語(Idiom):虛鄙
發音(Pronunciation):xū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或行為低級、卑劣,沒有品德和道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虛,指虛偽、不實;鄙,指卑鄙、下賤。虛鄙形容言行不真實、卑劣,沒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虛鄙常用于批評、指責他人的言行卑劣、不道德。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對于不誠實、不正直、不道義的人進行評價和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虛鄙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虛偽、卑鄙的人通過各種手段追求名利,最終被揭露并受到懲罰。這個故事通過虛鄙這個成語,表達了對虛偽、卑鄙行為的批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虛鄙,無法和他建立信任關系。
2. 這種虛鄙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虛鄙的意思與虛偽、卑鄙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外表看起來很好,但內心卻虛偽、卑鄙,這樣就能夠記住虛鄙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道德、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德服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騙人行為真是虛鄙,我們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13-15歲):那個同學說謊了,真是太虛鄙了!
3. 高中生(16-18歲):虛鄙的行為會讓人失去信任,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4. 大學生(19-22歲):在職場上,虛鄙的行為是無法得到他人認可的,我們要保持誠實和正直。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社會需要誠實和道德,虛鄙的行為只會敗壞自己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