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
基本解釋
臣屬依附。《孟子·滕文公下》:“ 有攸 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篚厥玄黃,紹我 周王 見休,惟臣附于大邑 周 。”按,此是古《尚書》之文,今已亡逸, 梅賾 采入偽《武成》篇。
成語(Idiom):臣附(chén fù)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臣子順從君主,附和其意,形容人唯唯諾諾、卑躬屈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臣附是由“臣”和“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臣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員,附指的是追隨、附從。臣附合在一起表示臣子順從君主,附和其意,形容人唯唯諾諾、卑躬屈膝,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臣附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那些過于諂媚、阿諛奉承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為了迎合上級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只會盲從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臣附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據說,齊國有一位臣子叫鄭莊公,他非常諂媚,對齊桓公言聽計從,始終不敢有自己的主張。后來,鄭莊公被稱為“臣附鄭莊”,成為貶義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臣附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附”和賓語“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領導總是一味臣附,沒有自己的主見。
2. 這個人太臣附了,什么事都只會迎合上級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臣附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臣子低頭彎腰,對君主唯唯諾諾,完全附和君主的意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臣附相關的成語,例如“唯命是從”、“奴顏婢膝”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總是臣附著班長,不敢說自己的意見。
2. 初中生:她一直臣附著老師,從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我們班有一個同學,為了取悅老師,總是臣附著他,完全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