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雀
成語(Idiom):羅雀
發音(Pronunciation):luó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口稀少,冷冷清清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羅雀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羅”指羅網、羅索,而“雀”則指小鳥。整個成語的意思是用網羅捕捉小鳥,暗示人口稀少,冷冷清清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羅雀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煙稀少的地方或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群稀少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孔融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山中羅雀,何足取哉!”這句話是孔融對自己的評價,意思是比喻自己不值得被人重視,如同山中的羅雀一樣微不足道。從此,羅雀成為了一個形容人口稀少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羅雀)+ 謂語(何足取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人口稀少,簡直冷冷清清,真是羅雀一片。
2. 他們的店鋪生意慘淡,每天只有幾個顧客,整個店里冷冷清清的,像個羅雀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羅網中只有一只小鳥,周圍空無一人,形成了冷冷清清的場景,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人口稀少相關的成語,如“門可羅雀”、“寥寥無幾”等,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偏遠的山村里,只有幾戶人家,像個羅雀窩一樣。
2. 初中生:暑假的時候,小城市的街道上人煙稀少,像個羅雀窩。
3. 高中生:這個廢棄的工廠里,只有幾個工人,整個廠區冷冷清清的,像個羅雀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