稊秕
成語(Idiom):稊秕(tí bǐ)
發音(Pronunciation):tí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麥子的秕糠,比喻不值得珍惜的東西或無用的人或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稊秕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稊指麥子的秕糠,秕是麥子的外殼。麥子的秕糠是不值得珍惜的部分,而麥子的外殼是無用的部分。因此,稊秕這個成語比喻不值得珍惜的東西或無用的人或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稊秕通常用來形容沒有價值或沒有用處的事物。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無用的廢話或無能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稊秕來提醒自己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稊秕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韓世家》。故事中,韓信是漢朝初期的一位將軍,他非常聰明而且機智。有一次,韓信被派去征戰,他派人告訴部下:“你們只需要給我帶來稊和秕就可以了。”部下不明白韓信的意思,于是請教韓信。韓信解釋說,稊指的是麥子的秕糠,秕指的是麥子的外殼。他的意思是,他只需要他們帶來不值錢的東西和無用的東西,因為他相信他們本身就是不值錢和無用的。從此以后,稊秕就成為了形容不值得珍惜的東西或無用的人或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稊秕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瑣事都是些稊秕,不值得我們浪費時間。
2. 他的話都是些稊秕,不值得聽。
3. 這個項目是個稊秕,不值得投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稊秕與麥子的秕糠和外殼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想象一下麥子的秕糠和外殼是不值得珍惜的部分,就像稊秕一樣,沒有任何用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無用之人”、“無用武之地”等,以擴展對于無用和不值得珍惜的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這個玩具是個稊秕,不值得買。
2. 初中生:他的建議都是些稊秕,不值得采納。
3. 高中生:這個社團活動對我來說是個稊秕,我不打算參加。
4. 大學生:這個實習機會是個稊秕,我覺得對我的職業發展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