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朔
基本解釋
◎ 正朔 zhēngshuò
(1)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一年中的第一天,即農歷正月初一
(2) [new calendar promulgated by the emperor]∶帝王新頒的歷法
定正朔
詳細解釋
(1).謂帝王新頒的歷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 夏 、 殷 、 周 、 秦 及 漢 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 漢武帝 后,直至現今的農歷,都用 夏 制,即以建寅之月為歲首。《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 孔穎達 疏:“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丑子所損也。 周 子、 殷 丑, 夏 寅,是改正也; 周 半夜、 殷 雞鳴、 夏 平旦,是易朔也。”《史記·歷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三國 蜀 雍闿 《答嚴》:“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北齊書·文襄帝紀》:“去危就安,今歸正朔。”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匈奴 奉 漢 正朔, 匈奴 便成為統一的多民族的 中國 的一部分。”
(2).農歷正月初一。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內》:“每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
成語(Idiom):正朔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s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正統的宗教、道德、法律等規范和準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朔一詞源于古代宗教中對時間的規定,后來引申為遵守正統規范和準則的意思。在宗教方面,正朔是指宗教儀式和節日的準確時間,也代表著宗教的正統性。在社會生活中,正朔指的是遵循正規、合法、公正的準則和法律。這個成語強調了堅持正統規范的重要性,不僅在宗教信仰中,也在道德行為和法律遵守方面都有應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朔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組織嚴格遵守規范和準則,不偏離正道。在工作場所,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公司或組織遵守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在學術界,正朔可以指代一個學者或研究機構遵循學術規范,不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此外,正朔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朔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宗教儀式中,用來指代宗教節日的準確時間。后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遵守正統規范和準則的意義。故事起源不太清楚,但與中國古代宗教和禮儀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堅持正朔,從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2. 這家公司一直遵循正朔,不做任何虛假宣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穿著正裝,站在一排整齊的樹木旁邊,這個場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和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中國古代宗教和禮儀的歷史,了解正朔在宗教儀式中的具體含義和應用。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正經八百”、“正直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遵守學校的規定,保持正朔的行為。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遵守學校的紀律,保持正朔的學習態度。
3. 高中生:在高考前,我們要遵循正規的備考方法,保持正朔的學習狀態。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遵守學術道德,保持正朔的研究態度。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遵循公司的規章制度,保持正朔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