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腳凳
成語(Idiom):踏腳凳 (tà jiǎo dèng)
發音(Pronunciation):tà jiǎo d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地位低下,被人踐踏、藐視的比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踏腳凳是指用來踩腳的小凳子,一般比較低矮。成語“踏腳凳”比喻人物地位低下,被人踐踏、藐視,處于一種被人輕視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團隊或社會中地位較低,被他人忽視或輕視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地位較低,受到其他強國的壓迫或欺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踏腳凳”的故事起源并不十分明確。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有一位名叫許由的官員,他的地位較低,被他人看不起。有一天,他在官府門前看到一位高級官員經過,為了方便上馬,他就主動當踏腳凳,讓高級官員踩上他的背腳。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地位低下的人被人踐踏、藐視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踏腳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一直是個踏腳凳,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權力和地位。
2. 這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一直是個踏腳凳,受到其他強國的欺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踏腳凳上,低下的位置使他容易被別人踐踏、藐視。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地位、尊重相關的成語,比如“高人一等”、“抬轎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被其他同學當作踏腳凳,沒有人愿意和他玩。
2. 初中生:在學校里,有些同學會用暴力手段把其他同學當作踏腳凳,這是非常不對的行為。
3. 高中生:在競選班長的過程中,有些同學會利用其他同學的弱點,將其當作踏腳凳,來提升自己的競選機會。
4. 大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有些成員會忽視其他成員的意見,將其當作踏腳凳,來實現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