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涕
基本解釋
因傷心而流眼淚。《易·離》:“出涕沱若。” 孔穎達 疏:“所以出涕滂沱,憂戚而咨嗟也。”《詩·小雅·大東》:“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睠言顧之,潸焉出涕。”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梅堯臣 《永叔自南陽至余郊迓馬首訪謝公奄然相與流涕作是詩以寫懷》:“及郊逢故友,出涕各霑襦。”
成語(Idiom):出涕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流淚,哭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涕是指眼淚流出來,表示非常悲傷或痛苦而哭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涕常用于形容非常悲傷、痛苦或感動的情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因為失去親人而悲痛哭泣、因為遭受不公正待遇而憤怒哭泣,或因為聽到感人的故事而感動落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涕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蘇武傳》。蘇武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忠誠的大臣,他被貶到北方邊疆的代郡,受盡了寒冷和饑餓的折磨。在那里,他堅守自己的忠誠,不屈服于壓力。在蘇武被釋放回京的時候,他回到了家鄉,看到了親人,不禁痛哭流涕。因此,人們用“出涕”來形容非常悲傷而哭泣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涕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出”和“涕”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出”表示涌出、流出的意思,“涕”表示眼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忍不住出涕了。
2. 她因為失去了親人,整晚都在出涕。
3. 在電影的感人場景中,觀眾們紛紛出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出涕”與悲傷、痛苦的情景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在非常悲傷的情況下流淚,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涕”字的成語,如“涕淚交流”、“淚如泉涌”等,來拓展對涕相關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小狗被欺負,小明不禁出涕了。
2. 初中生:聽到老師的贊揚,小紅激動地出涕了。
3. 高中生:因為考試沒考好,小王郁悶得出涕了。
4. 大學生:看到電影中的感人場景,小李感動得出涕了。
5. 成年人:因為失去親人,小張傷心地出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