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語)指互不通消息,互不往來。
- [構成] 偏正式:不相〔聞問
- [例句] 這個地方的人從不來往~。(作謂語)
- [反義] 書來信往
成語(Idiom):不相聞問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iāng wén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相互了解,卻互相問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不相聞問”意為兩個人之間并沒有相互了解,卻互相問候。這個成語形容人與人之間交往表面上看似熱情,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了解對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表面上的客套,缺乏真誠和深入的交流。也可以用于批評虛偽的人際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不相聞問”的故事起源于《晉書·王敦傳》。王敦是晉朝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與朝廷的官員關系緊張。一次,王敦去拜訪一個官員,官員卻對他說:“我不認識你,也沒有聽說過你,你為什么要來找我?”王敦聽后非常生氣,但為了面子,他只好回答:“我也不認識你,也沒有聽說過你,只是路過這里,順便來問候一下。”這個故事成為了“不相聞問”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不相聞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1. 他們之間只是表面上的客套,互相不相聞問。
2. 在這個虛偽的社會中,人們經常不相聞問地交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相聞問”拆分成兩部分記憶。不相聞表示不了解對方,問表示互相問候。可以通過想象兩個人之間只是互相問候而沒有真正交流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重視真誠交流和互相了解的價值觀。也可以學習其他與人際關系相關的成語,如“言不由衷”、“虛與委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一個新同學,大家都不相聞問地和他打招呼。
初中生:雖然他們是朋友,但他們之間卻只是表面上的不相聞問。
高中生:在這個虛偽的社會中,人們之間很多時候只是互相不相聞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