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目
基本解釋
土司所屬員司的稱號。世襲,兼理文武,職守權力因時因地而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一邑二令》:“ 宏治 中,督臣 鄭廷寳 奉革土官,而土目 韋涓 等,方為鎮(zhèn)守內臣私人,遂獨用土官,以至于今?!?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 東川 雖改流三十載,仍為土目盤據。”《清史稿·高宗紀四》:“己酉, 李侍堯 檄 莫士麟 會 暹羅 土目討 甘恩敕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二章:“ 貴州 苗族內部有不少土目、通事, 新疆 南部維吾爾等族內部有許多王公、伯克?!?/p>
成語(Idiom):土目(tǔ m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tǔ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的眼光淺陋,見識狹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目是由“土”和“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在這個成語中,“土”表示土地,喻指鄉(xiāng)村或農村,而“目”表示眼睛,喻指人的視野和見識。土目一詞形容一個人的眼界狹窄,只局限于自己所見所聞,對外界的事物缺乏了解和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通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一個人思想落后,見識淺薄,對事物的認知局限于狹隘的范圍內。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愿意接受新觀念、不愿意拓寬自己眼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晉書·徐州刺史傳》中的記載,晉朝時期,徐州刺史王導派人去采購木材,有個叫張華的官員,只看到木料的外表,就覺得是好木材,結果買回來以后發(fā)現是劣質木料。王導見狀,就用“土目”來形容他的眼光淺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藝術一竅不通,真是個土目之人。
2. 這個年輕人雖然讀過大學,但他的見識還是土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土目”與“土木”進行聯(lián)想,表示眼光狹隘,只看到了表面而沒有看到事物的內在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井底之蛙”、“閉門造車”等,以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來不愿意嘗試新的食物,真是個土目之人。
2. 初中生:她只關注自己的學習,對其他的事情都不感興趣,真是個土目之人。
3. 高中生:他對藝術、音樂一竅不通,真是個土目之人。
4. 大學生:雖然他是個大學生,但他的眼界還是很狹隘,真是個土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