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醵
科醵(kē tǒng)
發音:kē tǒng
基本含義:指多人共同討論問題,集思廣益,共同取得良好的成果。
詳細解釋:科醵是由“科學”和“醞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科學”意味著理性、嚴謹和系統性,而“醞釀”則表示思考、籌劃和準備。科醵的基本含義是指多個人或團體在討論、研究或解決問題時,通過集思廣益,共同取得良好的成果。
使用場景:科醵常用于形容團隊或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的集中體現。它強調了合作、協作和共享資源的重要性。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團隊工作、學術研究、創新項目等。
故事起源:科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年》中的一篇文章中。文章講述了當時的齊國宰相鮑叔牙在處理國家事務時,經常與其他官員討論問題,集思廣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后來,人們將這種集思廣益的合作方式稱為“科醵”。
成語結構:科醵是一個形容詞的結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它的結構簡潔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
1. 團隊成員們通過科醵的方式,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2. 在會議上,大家積極參與科醵,共同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團隊的成員們圍坐在一起,共同討論問題,集思廣益,達到了良好的成果。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科醵相關的成語,如“眾口鑠金”、“輿論嘩然”等,可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并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班級經過科醵后,找到了一個好主意,舉辦了一場有趣的活動。
初中生:老師鼓勵我們在小組內科醵,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高中生:科學研究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科醵,才能取得重要的突破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