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誘
成語(Idiom):唆誘
發音(Pronunciation):suō y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言語或行動誘使他人做出違背道德或法律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唆誘是指用言語或行動引誘、慫恿他人做違法、違背道德或不利于他人的事情。這個成語強調了誘惑和引導的作用,暗示了誘使他人犯錯誤的惡意和不良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唆誘常用于描述某人被誘導或引誘去做違法或不道德的事情,尤其是在法律或道德層面上。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受到他人的欺騙和迷惑,從而做出不利于自己或他人的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唆誘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唆使他去偷竊珍貴的東西,結果被發現并受到懲罰。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被他人的引誘所迷惑,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道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唆誘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唆”是動詞,表示引導、慫恿;“誘”也是動詞,表示引誘、欺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別人唆誘,做出了違法的行為。
2. 不要被他人的誘言所唆,要保持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唆誘”拆分為“唆”和“誘”兩個詞來記憶。其中,“唆”可以聯想為“唆使”或“唆使他人”,表示引導他人做事;而“誘”可以聯想為“引誘”或“誘惑”,表示欺騙或引導他人做出違法或不道德的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挑撥離間”、“教唆”等,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法律和道德知識,了解違法行為和道德準則,以避免被他人唆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友誼被別人的唆誘所破壞。
2. 初中生:我們應該懂得辨別是非,不被別人的唆誘所蒙蔽。
3. 高中生:他因為被同學的唆誘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導致了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