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手
基本解釋
畫工。 唐 高蟾 《金陵晚眺》詩:“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宋 王安石 《明妃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清 孫枝蔚 《晚秋陪丘曙戒泛舟城西》詩:“欲寫云水姿,安得丹青手。”
成語(Idiom):丹青手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qīng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繪畫技藝高超的人,也可用來形容文人墨客或藝術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青手是指在繪畫方面技藝高超的人。丹青原指繪畫中用的顏料,手指代繪畫技能。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在繪畫方面非常有才華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畫家、書法家、詩人等在藝術領域有出色表現的人,也可用來形容其他領域中技藝高超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位名叫顧愷之的畫家,在繪畫技藝上非常出色。他曾經在一塊薄紙上畫了一只鷹,畫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當他將畫展示給別人看時,大家都以為是真的鷹。因此,他被稱為“丹青手”,成為了繪畫方面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丹青手,畫得像真的一樣。
2. 這位藝術家是當代的丹青手,他的作品深受人們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丹青手”的“丹青”部分,想象成畫家用紅色的顏料(丹)在紙上繪畫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中國古代畫家和藝術家的故事,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繪畫和藝術的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畫畫特別好,她是一位真正的丹青手。
2. 初中生:我非常喜歡李清照的詩,她是一位丹青手。
3. 高中生:這位畫家的作品展示了他的丹青手的才華和技巧。
4. 大學生:他是一位當代的丹青手,他的作品在藝術界有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