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掣
成語(Idiom):擺掣(bǎi ch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ǎi c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搖擺不定,猶豫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沒有堅定的決心和行動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重要決策時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三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當(dāng)時,齊國的公子重耳被困在晉國,他決定逃離晉國回到齊國,但在行動前猶豫不決,一直搖擺不定。后來,他遇到了一個智者,智者告訴他:“擺掣者,亡者之賊也。”意思是說,猶豫不決會導(dǎo)致失敗。公子重耳聽后,下定決心,果斷行動,最終成功逃離晉國。這個故事成為了“擺掣”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擺”和“掣”兩個詞組成,表達了人在做事時猶豫不決的狀態(tài)。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擺掣,不知道要不要接受這個工作機會。
2. 她在選購禮物的時候一直在擺掣,不知道買什么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擺掣”聯(lián)想成一個人在兩個方向上搖擺不定的姿勢,形象地表示了猶豫不決的狀態(tài)。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與猶豫不決相關(guān)的成語,如“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等。同時,可以通過閱讀故事、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來加深對“擺掣”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在游樂場上一直在擺掣,不知道先玩哪個游戲。
2. 初中生:面對選擇學(xué)習(xí)文科還是理科,我一直在擺掣,不知道該怎么決定。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xué)專業(yè)時,我一直在擺掣,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
4. 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選擇工作的時候,我在不同的崗位之間擺掣,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