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草木蕭疏
發音(Pronunciation):cǎo mù xiāo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景物草木凋零,寂靜無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草木蕭疏是由“草木”和“蕭疏”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草木指植物,蕭疏表示稀疏、凋零。這個成語形容景物中的植物凋零,景象寂靜無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來形容寒冷的冬天,或者形容某個地方草木凋零,景象凄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草木蕭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中。故事中,齊國的僖公去探望晉國的公子重耳,途中經過一片凄涼的草原,草木凋零,景色蕭疏。僖公看到這個景象后感到非常悲傷,因此形容這種凋零的景象為“草木蕭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來了,整個公園都變得草木蕭疏,一片寂靜。
2. 這個廢棄的村莊已經草木蕭疏,沒有人煙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片原本繁茂的森林,卻因為寒冷的冬天,草木凋零,變得蕭疏無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自然景物相關的成語,如“百花齊放”、“春暖花開”等,可以擴充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天來了,草木蕭疏,大家都穿上厚厚的衣服。
2. 初中生:我喜歡秋天,因為可以看到一片草木蕭疏的景色,感覺很寧靜。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郊區已經草木蕭疏,很多人都搬到了市區。
以上就是關于“草木蕭疏”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