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
成語(Idiom):蒺藜
發音(Pronunciation):jí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刺人的東西,比喻堅強的意志或頑強的斗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蒺藜是一種多刺的植物,葉子和莖上都有尖銳的刺。成語“蒺藜”比喻堅強不屈的意志或頑強的斗志,表示一個人或一種事物具有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韌不拔,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具有強大的抵抗力或對抗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經典之一,其中記載了許多成語的故事起源?!痘茨献印び[冥訓》記載了一個關于蒺藜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將軍名叫蒺藜,他帶領軍隊與敵人作戰時,經常將蒺藜植物作為戰旗,以激發士兵的斗志和勇氣。蒺藜將軍的勇猛和頑強精神傳承至今,成為了“蒺藜”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蒺藜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通常用作定語或補語,修飾人或事物的品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意志像蒺藜一樣堅韌,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這個小伙子有著頑強的斗志,他是個真正的蒺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成語“蒺藜”:
1. 將成語的發音“jí lí”與“積厲”相連,表示堅持不懈的意志。
2. 想象蒺藜植物的刺會扎人,表示堅強的抵抗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相關的成語,如“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蒺藜一樣堅強,不怕困難。
2. 初中生:面對挫折,我要像蒺藜一樣,堅持不懈,迎接挑戰。
3. 高中生:只有擁有蒺藜般的頑強斗志,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