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鐙
成語(Idiom):荷鐙
發音(Pronunciation):hé d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危險時能保持冷靜、沉著的心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荷鐙出自《晉書·卷五十三·王恭傳》:“王后在后,恭轡馬而談笑如常,曰:‘陛下何為不以荷鐙而行,而以此間之人為憂乎?’” 荷鐙原指駕車時手握車轅上的拴繩,以控制馬匹的方向。引申為在危難時能保持冷靜、沉著的心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荷鐙一詞多用于形容人在困境或危險中能保持冷靜、不慌不忙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在考試、面試、比賽等緊張情況下保持冷靜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夠沉著應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荷鐙的故事起源于晉代的王恭。當時,王恭是晉武帝的駙馬,一次晉武帝出行,車駕行至一處險峻的山路,車夫們驚恐不安,擔心會出事。而王恭卻能保持冷靜,駕車談笑自若,對晉武帝說:“陛下何為不以荷鐙而行,而以此間之人為憂乎?”意思是說晉武帝為何不以自己的冷靜和沉著為準繩,反而為其他人的擔憂所困擾。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形容人在危險時能保持冷靜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荷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他始終保持著荷鐙的態度,從容應對。
2. 考試的時候,她能夠保持荷鐙,不受緊張情緒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荷鐙聯想為掌握方向盤的人,他們在駕駛時需要保持冷靜,穩定地掌控車輛的方向,這樣就能將荷鐙與保持冷靜的含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閱讀成語故事,了解更多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的時候,我要像荷鐙一樣保持冷靜,不緊張。
2. 初中生:在比賽中,他能夠保持荷鐙的心態,不受壓力影響。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臨近,她能夠像荷鐙一樣冷靜應對,不被焦慮所困擾。
4. 大學生:在面試時,我要展現出荷鐙的態度,展現自己的自信和冷靜。
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我會保持荷鐙,不被困難所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