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鬀
成語(Idiom):披鬀(pī tuó)
發(fā)音(Pronunciation):pī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衣著破爛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鬀是由“披”和“鬀”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披”意為敞開,露出,指衣服敞開,而“鬀”(讀音為tuó)是古代一種破爛的衣物,由于質地劣質和長時間使用而破爛不堪。披鬀形容人的衣著破爛不堪,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衣衫襤褸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披鬀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衣著破舊不堪,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生活困苦、貧窮的狀態(tài)。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修邊幅,不注重外表形象的態(tài)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段記載:“乃披鬀發(fā),衣裳破,臥榻上。”這是描述項羽在淝水之戰(zhàn)失敗后,身陷困境,披鬀而臥的情景。因此,披鬀這個成語的起源與項羽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窮困潦倒,衣衫披鬀,一副凄慘的樣子。
2. 這個乞丐衣衫襤褸,披鬀而行,引起了眾人的同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披鬀”這個成語與“破爛的衣物”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的衣服破爛不堪的樣子,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貧窮、困境相關的成語,如“衣食不周”、“窮困潦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衣服破爛不堪,披鬀的樣子真可憐。
2. 初中生:這個乞丐衣衫襤褸,披鬀而行,引起了眾人的同情。
3. 高中生:他窮困潦倒,衣衫披鬀,一副凄慘的樣子,卻依然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