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
基本解釋
◎ 太醫 tàiyī
[imperial physician] 封建社會專為帝王和宮廷官員等服務的醫生
太醫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imperial physician [doctor]
詳細解釋
古代宮廷中掌管醫藥的官員。 周 官有醫師, 秦 漢 有太醫令丞, 魏 、 晉 、 南北朝 沿置。 隋 置太醫署令。 宋 有醫官院, 金 改稱太醫院,置提點為長官。 明 清 相沿,長官稱為院使。亦以泛稱皇家醫生。 宋 元 以后用為對一般醫生的敬稱。《后漢書·東海恭王彊傳》:“ 永平 元年, 彊 病, 顯宗 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乘驛視疾。”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請箇好太醫,看他證候咱。”《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許多太醫下藥;病只有增無減。”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啟目,搖頭):‘不, 羅太醫 好用 唐 朝的古方,那種金石虎狼之藥,我的年紀、體質--’(不愿說下去,嘆口氣,閉眼輕咳)。”
成語(Idiom):太醫(tài yī)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府中主管醫療衛生事務的官員,也用來比喻能力高超的醫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醫,古代官府中主管醫療衛生事務的官員。太醫一職是專門負責皇帝及其家屬的醫療保健工作的,因此要求醫術高超。后來,太醫也被用來比喻能力高超的醫生,尤其是治療疑難雜癥的醫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醫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醫術高明的醫生,特別是對于那些能夠治療疑難雜癥的醫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太醫來形容某位醫生的醫術非常高明,能夠解決一些其他醫生難以解決的疑難病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古代的太醫是專門負責皇帝及其家屬的醫療保健工作的官員,因此要求醫術非常高超。這個成語后來也被用來比喻能力高超的醫生,尤其是治療疑難雜癥的醫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醫是由“太”和“醫”兩個字組成的,表示高級醫生或醫療官員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醫生真是一位太醫,他治好了我多年的頑疾。
2. 他的醫術高超,被譽為當代的太醫。
3. 這家醫院的專家團隊都是太醫級別的,能夠解決各種疑難雜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太醫”與能力高超的醫生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醫生手持一把巨大的太陽,象征著他的醫術高超,能夠照亮人們的健康之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醫學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太醫的職責和醫術,以及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進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一位太醫,他每天都要幫助很多人恢復健康。
2. 初中生:這位醫生真是一位太醫,他治好了我媽媽的疑難病癥。
3. 高中生:這個醫院的專家團隊都是太醫級別的,他們的醫術非常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