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gàn tí shī kū ㄍㄢˋ ㄊㄧˊ ㄕㄧ ㄎㄨ干啼濕哭(乾啼濕哭)
猶言哭哭啼啼。《北齊書·尉景傳》:“神 武 對 景 及 常山君 責 文襄 而杖之, 常山君 泣救之。 景 曰:‘小兒慣去,放使作心腹,何須乾啼濕哭,不聽打耶?’”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干啼濕哭
成語(Idiom):干啼濕哭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tí shī k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傷心或悲痛時,哭得聲音很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啼濕哭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干”、“啼”、“濕”、“哭”四個字組成。其中,“干”表示聲音大,哭得很厲害;“啼”表示哭泣;“濕”表示眼淚流得很多;“哭”表示哭泣。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在傷心或悲痛時哭得聲音很大,眼淚也流得很多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啼濕哭通常用來形容人在遭受打擊、失去重要的人或物、遭受不公正對待等情況下,哭得非常傷心和悲痛的場景。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情感經歷,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社會現象或事件的悲慘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啼濕哭的故事起源于《紅樓夢》一書。在第六十七回中,賈府的寶玉因為賈母的嚴厲懲罰而悲傷地哭泣,形容他哭得聲音很大,眼淚也流得很多。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引用和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啼濕哭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干啼濕哭地哭了一整天。
2. 在母親離世后,小明干啼濕哭了好幾天。
3. 面對失敗,他不是干啼濕哭,而是努力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啼濕哭的四個字分別與“聲音大”、“哭泣”、“眼淚流多”、“哭”這四個關鍵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痛哭流涕”、“泣不成聲”等,以擴展對表達情感的詞語和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摔倒了,干啼濕哭地哭了起來。
2. 小學生:老師批評了他,他干啼濕哭地回到座位上。
3. 中學生:考試沒考好,她干啼濕哭地向父母訴說自己的困惑。
4. 大學生:大學生剛剛經歷了一場感情的破裂,干啼濕哭地尋求朋友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