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粟
基本解釋
芻糧。 宋 曾鞏 《王中正種諤降官制》:“兵西出則近,而爾等東繇 綏德 回遠之路,以疲士馬,費芻粟,致功用不集。”《明史·楊博傳》:“時 右衞 圍六月,守將 王德 戰(zhàn)亡,城中芻粟且盡,士死守無二心。”
成語(Idiom):芻粟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ú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平凡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粟,芻草和粟米的合稱,是指牲口吃的飼料和人們吃的糧食。成語“芻粟”用來形容平凡、普通的人或事物,沒有特別的才能或能力。它含有一種謙虛、自謙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自己或他人的平凡、普通,也可以用來表達對別人的謙虛和自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典故。據(jù)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他非常謙虛,常常自稱為“芻粟之人”。他認為自己和普通百姓沒有什么區(qū)別,不愿意被人們奉為圣人或偉人。后來,人們就用“芻粟”來形容平凡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即“芻”和“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只是個芻粟之人,但工作非常踏實。
2. 我們都是芻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芻粟”與“平凡”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芻粟是指平凡的人或事物。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普通的農(nóng)田,上面種著普通的農(nóng)作物,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黔驢技窮”、“平凡無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一個芻粟之人,但我會努力學習,成為優(yōu)秀的人。
2. 初中生:盡管他只是個芻粟,但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取得了成功。
3. 高中生:我們都是芻粟之人,但只要努力奮斗,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不斷努力,不再做一個芻粟之人,而是成為有價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