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捐軀赴難
發音(Pronunciation):juān qū fù n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為了正義或公共利益而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生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捐軀赴難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正義或公共利益而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的勇敢和犧牲精神,表達了對于正義和公共利益的高度忠誠和責任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捐軀赴難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英勇的行為或者表達對于犧牲精神的贊美。它可以用于描述那些為了保護他人或者為了追求正義而不惜生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它來表達對于英雄人物的敬意和贊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捐軀赴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馬援傳》中。當時,馬援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軍,他在對抗匈奴的戰爭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犧牲精神。他帶領著自己的部隊沖進敵陣,最終為了保護同袍和國家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后來,人們用“捐軀赴難”來形容他的英勇行為,并將其作為成語傳承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捐軀赴難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捐”、“軀”和“赴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保護同伴,毫不猶豫地捐軀赴難。
2. 這位消防員在火災中捐軀赴難,為了保護市民的生命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捐軀赴難”與勇敢、犧牲精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危險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犧牲自己來保護他人或者追求正義,這樣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勇敢和犧牲精神相關的成語,例如“舍生忘死”、“寧死不屈”等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人們為了追求正義和保護他人而展現出的勇氣和犧牲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為了救我,可以捐軀赴難。
2. 初中生:那位烈士為了保護人民的利益,毫不猶豫地捐軀赴難。
3. 高中生:在這個動蕩的年代,我們需要更多的人能夠捐軀赴難,為了正義和公共利益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