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就
基本解釋
(1).五匝。《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zhí)鎮(zhèn)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鄭玄 注:“五就,五帀也。”
(2).《孟子·告子下》:“五就 湯 ,五就 桀 者, 伊尹 也?!?趙岐 注:“ 伊尹 為 湯 見貢於 桀 ,不用,而歸 湯 。 湯 復貢之,如是者五。思濟民,冀得施行其道也。”五就,五次歸于。后因以借指辛勞治國的賢臣。《陳書·后主紀》:“但空勞宵夢,屢勤史卜,五就莫來,八能不至。”
成語(Idiom):五就
發(fā)音(Pronunciation):wǔ j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做事情時要積極主動,迅速行動,不拖延,不猶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就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包含了“五”和“就”兩個字。其中,“五”表示數(shù)量,意味著多個,而“就”表示迅速行動。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在做事情時要迅速行動,不拖延,不猶豫。這個成語強調了行動力和決斷力的重要性,提醒人們要在面對問題時果斷采取行動,不要猶豫不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迅速果斷,不拖泥帶水??梢杂脕硇稳菀粋€人的工作態(tài)度積極主動,執(zhí)行力強,不拖延任務,迅速解決問題。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決策能力強,對問題的處理迅速有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具體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來源于《左傳·哀公十三年》中的一段文字:“吾聞之也:善人者,不唯其言之忠也,其行之固也。故曰:‘五就之德,君子之行也?!边@段文字指出了一個人的行動力和決斷力是衡量一個人品德高低的標準,從而演變成了成語“五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五就”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態(tài)度積極主動,做事情總是五就。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勇于行動,五就解決問題。
3. 他對問題的處理速度非??欤偸悄軌蛭寰汀?/p>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就”與“迅速行動”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迅速行動,果斷決策的場景。也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記憶,比如“猶豫不決”與“五就”正好相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行動力和決斷力相關的成語,比如“果斷”、“迅猛”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做作業(yè)都五就,不拖拉。
2. 初中生:面對考試,我們要五就,積極備考。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yè)時,要五就,不要猶豫不決。
4. 大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要五就,勇往直前。
5. 成年人:工作中,我們要五就,迅速解決問題,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