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盲
成語(Idiom):昏盲
發音(Pronunciation):hūn m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思想遲鈍,無法明辨是非、善惡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昏盲形容人的思維遲鈍,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非常低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低下,思維遲緩,難以辨別是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了一個故事:淮陰侯劉邦曾經和項羽一起在楚漢戰爭中抗擊秦軍。有一次,劉邦被敵人包圍,他的親信張良前來救援。劉邦看到張良手中拿著一塊白色的布,他以為張良要投降,因此沒有理會。結果,劉邦差點被敵人俘虜。事后,張良責備劉邦“昏盲無知”,劉邦深感慚愧。從此,人們用“昏盲”來形容思維遲鈍、辨別是非能力差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顯得昏盲無知。
2. 這個人思維昏盲,做事總是不經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昏盲”與“混糊”聯想起來,兩者都表示思維遲鈍、辨別能力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目不識丁”(形容文化水平低下)、“瞎子摸象”(形容只見到局部,無法全面了解情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數學成績很差,看起來有點昏盲。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對歷史知識不感興趣,顯得有點昏盲。
3. 高中生:有些同學對時事政治了解不多,思維有點昏盲。
4. 大學生:有些人的價值觀念顯得昏盲,無法正確判斷事物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