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說
基本解釋
講解。《后漢書·桓榮傳》:“每大射養老禮畢,帝輒引 榮 及弟子升堂,執經自為下説。” 李賢 注:“下説謂下語而講説之也。”
成語(Idiom):下說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s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言語中采取謙虛、低調的態度,不說自己的長處或者好事,而是將自己的長處或好事歸功于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下說”由“下”和“說”兩個字組成。“下”表示謙虛、低調的態度;“說”表示言語表達。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言談中謙虛自謙,不夸耀自己的成就,而是把功勞歸于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各種社交場合中,當別人贊揚你或者問及你的成就時,你可以使用“下說”來表達謙虛的態度。這個成語也常用于勸告他人謙虛待人,不要過于自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下說”的故事并不多,但有一則著名的故事與之有關。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軍孫臏因為智勇雙全而備受贊譽。有一次,孫臏在齊王面前表現出了非凡的智謀,但他卻不居功自傲,而是謙遜地說:“臣下只是一個小小的謀士,能夠為國家出一份綿薄之力已經非常榮幸了。”這個故事成為了“下說”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謂語動詞為“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接受采訪時總是很謙虛,善于下說自己的成就。
2. 雖然他是隊伍中的核心人物,但他總是低調,不善于下說自己的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下說”拆分成兩個部分,可以幫助記憶。“下”代表謙虛,而“說”代表言語表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謙虛和言語表達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言而有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但我下說是因為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支持才取得好成績的。
2. 初中生:雖然我在班級中成績最好,但我下說是因為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幫助才有今天的進步。
3. 高中生:作為學校的學生會主席,我下說是因為全體同學的支持和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