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pǐ fū zhī liàng ㄆㄧˇ ㄈㄨ ㄓㄧ ㄌㄧㄤˋ匹夫之諒(匹夫之諒)
同“ 匹夫小諒 ”。 宋 朱熹 《答董叔重》:“ 箕子 豈固欲自經於溝瀆,而為匹夫之諒哉?”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匹夫之諒
成語(Idiom):匹夫之諒(pǐ fū zhī l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pǐ fū zhī l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匹夫之見解、觀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匹夫,指普通人、平民;之,表示屬于;諒,指見識、理解。匹夫之諒原指普通人的見解、觀念,即普通人的看法或理解。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人的見識或觀點狹窄、淺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缺乏廣闊視野和深入思考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狹隘觀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離婁上》中有一則故事,孟子與離婁文子討論什么是賢人的標準,離婁文子認為普通人的見解是錯誤的,只有賢人的見解才是正確的。孟子反駁說:“君子之于小人,諒也,而不責也。”意思是說,賢人應該理解普通人的見解,而不是指責他們。后來,這個故事被引用為成語“匹夫之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詞組成,每個詞的意思和結構都比較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想法太狹隘了,完全是匹夫之諒。
2. 不要以匹夫之諒來看待這個問題,要有更廣闊的視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匹夫之見”。匹夫是指普通人,之諒是指見解,所以“匹夫之諒”就是指普通人的見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井底之蛙”、“井蛙之見”等,來拓展對狹隘觀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只喜歡吃一種食物,真是匹夫之諒。
中學生(12-18歲):不要只看到一個方面,要有匹夫之諒,多角度思考問題。
大學生及以上:有些人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還停留在匹夫之諒的層面,需要提高自己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