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犂
基本解釋
亦作“ 三犁 ”。指 漢武帝 時 趙過 所創制的三腳耬。這種農具對農業生產起了一定促進作用。 漢 崔寔 《政論》:“ 武帝 以 趙過 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 三輔 賴其利。” 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 趙過 造三犂之巧,而 關 右以豐; 任延 教 九真 之佃,而黔庶殷飽。”
亦作“ 三犁 ”。謂屢次征伐掃蕩邊庭。語本《漢書·匈奴傳下》:“犂其庭,掃其閭。”《明史·翁萬達傳》:“ 河套 本中國故壤, 成祖 三犂王庭,殘其部落。” 清 查慎行 《擬玉泉山大閱二十韻》:“憶昨三犁候,親征萬里逾。”
成語(Idiom):三犂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非常勤勞努力,像三頭牛一樣辛勤耕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犂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比喻一個人勤勉努力,不辭辛勞地工作。犂是古代農具,用來耕地,因此三犂表示三頭牛一起耕作的情景,形容努力工作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犂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勤奮努力的工作態度。可以用于贊美他人的辛勤工作,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諷刺自己過于辛苦的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三犂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位農夫。這位農夫非常勤勞,每天早早起床,用三頭牛來耕地。他的鄰居都很羨慕他的勤奮,于是就有了“三犂”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犂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三犂的人,從不怕辛苦。
2. 我真是三犂一樣,工作了一整天還要加班。
3. 他的努力工作讓人佩服,真是個三犂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犂”這個成語與勤奮努力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三頭牛一起努力耕作的場景。可以通過畫畫或者動畫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勤奮努力相關的成語,例如“勤能補拙”、“勤學苦練”等,加深對勤奮努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三犂一樣勤奮學習,爭取考個好成績。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像三犂一樣努力學習,才能有好的未來。
3. 高中生:高考就要到了,我得像三犂一樣努力備考。
4. 大學生:我每天都像三犂一樣努力學習,為將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