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fā hào chū lìng ㄈㄚ ㄏㄠˋ ㄔㄨ ㄌㄧㄥˋ發號出令(發號出令)
同“ 發號施令 ”。 《禮記·經解》:“發號出令而民説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史記·蘇秦列傳》:“今 趙 之攻 燕 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 東垣 矣。” 唐 韓愈 《賀冊尊號表》:“發號出令,云行雨施,可謂妙而無方矣。” 明 李東陽 《重建成都府學記》:“且今之為政者,必有堂宇以為發號出令之地。”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發號出令
成語(Idiom):發號出令
發音(Pronunciation):fā hào chū l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領導或上級發布命令或指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號出令是由“發號”和“出令”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發號”指向下達命令,發出指令的意思;“出令”指下達命令,發布指示。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領導或上級發布命令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上級或領導下達命令或指示的情景。可以用于工作場合、軍事指揮、教育管理等各種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中國古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國君因為懷疑他的大臣有叛意,于是決定考驗他的忠誠。國君親自寫了一封密信,命令大臣將其送到另一個國家,但信中的內容是錯誤的。大臣接到命令后,立即派人將信送達目的地,但并沒有按照信中的內容執行。國君得知后非常高興,因為這表明大臣對他忠誠,并且能夠正確判斷事情的真相。于是國君贊揚大臣:“你不僅能發號出令,還能理解我的真實意圖。”從此以后,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領導能夠正確下達命令,并且下屬能夠正確理解領導的真實意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及物動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發號出令,要求大家加班加點完成任務。
2. 在緊急情況下,上級需要迅速發號出令,以指導下屬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號出令”詞語與領導下達命令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領導在高臺上發號施令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領導、命令相關的成語,如“一言九鼎”、“號令如山”等,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發號出令,讓我們做好作業。
2. 初中生:校長發號出令,要求我們參加學校的志愿者活動。
3. 高中生:軍訓教官發號出令,指導我們完成各項訓練任務。
4. 大學生:實習導師發號出令,要求我們按時提交實習報告。